當前位置:普惠首頁 > 養殖技術 > 鴨舍建筑保溫性能相對要好,適時通風換氣
鴨舍建筑保溫性能相對要好,適時通風換氣
冬季氣候寒冷,而棚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,對肉鴨育雛來說,既要通風換氣,又要保持棚舍內溫度,這就是冬季肉鴨飼養應解決的主要問題。雛鴨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很差,常常會發生由于棚舍防寒性能差、棚舍溫度低,致使雛鴨扎堆擠壓致死的現象。
在育雛時,還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與棚舍保溫關系,既要通風換氣,又不要造成棚舍內溫度忽高忽低,用火爐取暖要保持棚舍恒溫,在雨雪天和寒流期間,育雛的溫度宜高一些。嚴防由于溫差過大造成應激反應引起疾病。當氣溫急劇下降,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時,往往易使肉鴨外感風寒,發生咳嗽、甩鼻、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疾病。
我們發現,有個別養殖戶由于只考慮和注重了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換氣,再加上棚舍內外溫差大,育雛室內的水氣蒸發到棚舍頂部變成水滴流下,好像似下雨一般,以致使棚舍內濕度過大,導致一些條件性病原微生物(如大腸桿菌、鴨疫里默氏桿菌等)的大量繁殖,造成雛鴨的大批死亡和經濟損失。因此,養殖戶一定要掌握好氣候的變化,作好防寒保溫工作。棚舍要事先維修好,防止賊風、穿堂風。
一般情況下,雛鴨1周內要重保溫,1周齡左右(1周后)開始于中午前后通風,放吊簾要求自上而下,根據棚舍內溫度的高低確定放下吊簾的面積大小。通風時可適當提高育雛舍內溫度,并避免冷風直接吹襲鴨群,隨雛鴨日齡的增加加大通風量。雛鴨入舍的前3天,將棚舍溫度控制在30℃以上,此時雛鴨狀態佳,精神活潑,分布均勻,活動自由,飲食正常。同時,日常飼養時,應注意鴨只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溫,并保持溫度相對恒定,不宜忽高忽低。
晚上是觀察雛鴨、鴨群和調節溫度的最好時間,可以發現鴨群是否有呼吸道疾病。鴨群均勻分布在地面或網上,無張嘴呼吸表現,羽毛光順,說明溫度合適;張嘴呼吸,不愛吃食,飲水增加,說明溫度過高,應降低棚舍內溫度;鴨群在中央擁擠成堆,靠近熱源,縮頭,甚至閉眼尖叫,說明溫度過低,應提高棚舍內溫度;如果在邊緣區域成堆,可能有賊風。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肉鴨的生長發育、飼料轉化率和經濟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