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母雞的管理說明
發布人:普惠農牧發布時間:2015-10-18瀏覽次數:727次
種母雞的管理說明
為了維持產蛋高峰后的生產性能, 種母雞的增重必須與目標要求一致。肉種雞通常在產蛋高峰以后隨著日齡的增長,產蛋率和受精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如果體重控制不好,造成脂肪過度沉積,產蛋高峰后種母雞的產蛋率、蛋殼質量及受精率的維持都會受到顯著影響,而且40 周齡以后蛋重會超重;但是如果管理得當,產蛋率和受精率下降的速度就會比較緩慢;因此,在實際的生產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 體重管理到達產蛋高峰后,雞群的體重應該繼續增長,但是維持在比較低的周增重水平;要求每周對雞群進行稱重, 產蛋高峰后種母雞的增重必須與目標要求一致(15~20g/周)。如果增重不合適, 種母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攝入導致總產蛋率會降低。如果種母雞增重太快,高峰后的產蛋率維持以及受精率會降低, 并且死淘率也會相應的增加。2、 蛋重管理每周都要對蛋重進行測定,了解實際蛋重與標準蛋重的差異, 以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。蛋重或體重增加不足或過多,說明營養攝入不正確,若不做調整,勢必導致較差的產蛋性能。
3、料量管理高峰料量及產蛋高峰到達后,為了使雞群保持推薦的目標體重以及減少脂肪的沉積,應根據產蛋率的下降情況減少飼喂量。當日產蛋率連續5~7d 不再增加時,應該開始實行高峰后的減料;減料要根據體重、蛋重和產蛋率的變化來確定是否減料以及減料多少。①當雞群的生產性能高于標準時, 可能會發生飼喂量及營養供給不足,此時如果與標準增重相比,體重以及蛋重增長可能開始減慢或下降。高峰后減料太快可能會對產蛋率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, 而且雞群也容易出現脫毛現象。如果雞群的生產性能高于手冊標準,高峰后應該少量而逐漸地減少飼喂量; ②雞群的生產性能如果低于標準,則減料應加快。對于這類雞群如果飼喂量過多,會引起超重,生產性能維持不好及蛋重增加;日平均蛋重、體重、產蛋率以及采食時間應該密切監測以確定減料是否正確。因此要求分別測定、記錄與監測日平均蛋重與體重,任何蛋重與體重出現衰退時能及早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。
4、 種蛋管理為達到最佳的孵化率,種蛋必須保存在干凈、衛生以及正確的溫度與濕度條件下;為達到這一目標,種蛋的收集、消毒、冷卻、儲存都應有一個嚴格的程序, 并且確保每一個環節的處理都能嚴格執行以確保胚胎發育不受影響。
5、 停產雞管理雞群過了40 周以后, 大群中會相繼出現不等數量的停產雞, 這就需要人工將停產雞調到雞舍后端集中飼養,降低飼喂量,一般降到130g 左右,通過一段時間的飼養觀察,將不能產蛋的進行淘汰處理。
二、種公雞的管理
1、 體重控制每周進行稱重,公雞抽樣稱重的抽樣數量十分重要。抽樣數量太小(少于大群的10%),可能會誤導種雞場管理人員。每周應保持種公雞20~30g 均衡的周增重,不能失重,否則會影響受精率。產蛋期體重下降會導致精子質量下降,如5 周內體重下降超過100g,精子質量和數量都會下降;5 周內體重下降超過500g,精子生產將停止并將得不到恢復。產蛋期體重不能變輕,微小下降都會令精子質量下降。養雞設備廠家
2、料量管理整個生產周期內,種公雞的飼喂量應該持續保持增加,不允許減料。30 周齡以后,種公雞大約每兩周就應該增加少量的飼料, 以達到要求的平均周增重。
3、 體況的評估在每周稱重時仍應觸摸監測種公雞的體況,包括豐滿度、肛門顏色及周圍羽毛等,種公雞胸肌的發育必須堅硬而不能松軟。
4、不合格公雞的淘汰及時淘汰不合格的公雞,適時進行公雞“替換”,為了獲得最佳的受精率,在45 周左右可對種公雞進行“更新”或“內部替換”,通常互換的數量為25%~30%。
三、 飲水衛生的管理
水應該干凈、無有機物或其它可疑物質。水質應進行檢測,確保純凈及無病原微生物。飲水中特別不能有假單孢菌類與埃希氏大腸桿菌, 任何水樣的大腸桿菌數不能超過3 個/ml; 正常情況下,在非免疫時對飲水進行加氯, 通過監測余氯的濃度來評價水質的情況, 一般要求水線末端的濃度0.3~0.5ppm 即可;水塔和蓄水池要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徹底清理, 另外, 每周進行一次水線的沖洗,沖洗完畢后進行微生物檢測,確保干凈衛生。
四、生物安全的管理
1、 對種雞進行精確有效的免疫加強免疫前后的管理,定期進行抗體監測,了解雞群的抗體水平及變化趨勢,從而及時做好免疫補種工作。
2、雞場嚴格的管理及人員培訓包括設立工作人員專用通道;雞場謝絕參觀;定期進行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;工作人員的自我防護;傳染病病原可通過多種途徑入侵養禽場, 其中人員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,這就需要雞場嚴格執行隔離、消毒熏蒸、洗澡的規定。鞋、衣物及裝運雛禽的器具及車輛都可因消毒不科學而傳播疾病病原, 因此嚴格的人員管理和上崗培訓是重中之重。
3、 飼養管理主要包括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;合理的飼養密度;應激的控制;雞群的日常觀察及病情分析。
4、 消毒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雞舍的空舍消毒;物品的消毒;消毒池的消毒;帶雞消毒;場區消毒;工作人員的防護性消毒。
5、 廢棄物的管理措施糞尿、污水、動物尸體和其他廢棄物是疾病傳播中最主要的控制對象,是病原微生物的主要集存地, 因此這些污染物的處理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的根本和核心; 糞尿和動物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大多采用生物發酵處理。
五、通風管理
利用通風達到適當的雞舍內部環境, 使雞群處于最佳舒適狀態,達到最佳的生產性能。通風系統能給雞舍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, 排出多余的濕氣、有害氣體以及空氣中的副產物。在任何環境條件下, 良好的通風系統也能實現控制雞舍溫度和濕度的作用,為雞群提供一個均勻的、無賊風的舒適環境。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季節的不同,合理的使用橫向通風模式(冬季)、混合通風模式(春、秋季)和縱向通風模式(夏季)。
六、光照管理
遵循正確的光照原則, 產蛋后期光照時間和強度都不能隨意減少